戏曲融入园林 质朴释放魅力
不久前,2020(第四届)中国戏曲文化周的主场活动,在北京园博园画上句号。36家在京专业及民间戏曲社团在13处表演空间,为游客、观众奉上180场精彩演出之外,戏曲票友大赛、数字体验展、学术活动以及5G直播等也同步登场。
中国戏曲文化周注重专业性与群众性互相结合的特色,由此凸显。审美层面具有共通性的中国戏曲与民族园林,也实现融合。原本根植于市井的戏曲,借助园博园里的树木楼台、游廊流水,褪掉现代剧场施加在其身上的层层包装,在天然的舞台上重新亲近民间土壤,以质朴面貌释放魅力。
鉴于疫情防控的常态化,今年戏曲周的规模比往届有所缩减,不过编织出的“园林中的戏曲”与“戏曲中的园林”情境,依旧引人入胜。其中北方昆曲剧院、中国评剧院、北京京剧院分别根据忆江南园、闽园、北京园的园林结构特征,打造的三大戏曲生态园,尤其令人印象深刻。
“爱在‘忆江南’”昆曲主题演出,把《牡丹亭》《长生殿》《玉簪记》《西厢记》等经典剧目中的多个选段,放置在了忆江南园内的3处亭台楼阁,形成3处表演区域,以彼此独立又相互依存的方式,演绎不同年代的爱情故事。入园一刻便跟着“书童”游园赏戏的观众,耳闻细腻缠绵的水磨调,眼观金秋时节的园林景,恍惚穿越到了江南。
闽园上演的园林版评剧《花为媒》,则将舞台及电影版中张冠李戴的倒错剧情进行了适当裁剪,把观众喜闻乐见的6个经典片段,融进闽园的6处景观。在负责串场的阮妈、车柳子等剧中人物的引领下,观众、游客在剧情与园林环境共同营造的氛围中久久沉浸。
对京剧艺术而言,今年适逢“徽班进京”230周年和尚小云、荀慧生、张君秋等京剧大师的重要诞辰纪念日。为此,北京京剧院在北京园开展了流派展演,同时推出了特色展览、大师讲堂、京剧初学、化妆体验等多种形式互动体验活动,带领边看边听、又学又试的游客,循序渐进了解京剧艺术。
演出与功能性活动的相得益彰,除了让观众加深对于戏曲艺术的认知,亦带来关于戏曲与时间、科技,名家与票友、观众,学术与媒介、大众,传统与当下、未来等的系列“对话”。
由京戏曲院团承担主体演出的主舞台与晋中园,一个是新建的阳光剧场,一个坐拥具有几百年历史的老戏台,尽显时间对话的况味。戏曲名家与年轻演员在新剧场与古戏台的轮番亮相,则让戏曲文化的过去与现在发生关照,形成新老接棒传承发展的效应。
与此形成呼应的“梦入梨园”戏曲数字体验展,则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手段,让 观众“倾听”戏曲与技术、未来的“交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瑰宝的戏曲,焕发出有别于园林赋予的崭新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