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一家人”的诗意 | 世界同心圆03

发布时间: 2021-06-28 11:23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张宁锐 江虹霖 张正朋 | 责任编辑: 江虹霖


“慕田有谷异寻常,主人卜筑成西堂。……吾将结庐坐之旁,共子渔樵老于此。”

慕田峪长城脚下,有个特别的村子。

如果说二十年前,纷至沓来的游客是被慕田峪长城所吸引,那么如今,却是有不少人因这村子慕名而来。这便是北京怀柔“长城国际文化村”,由慕田峪、辛营、北沟和田仙峪4个村组成,这里长期居住着几十位国际友人,古老的长城景观、中国的乡土风情、西方特色的民居风格彼此交融,造就出一幅“中外文化并存,世界人民相邻”的独特风景。

曾经籍籍无名、偏僻落后的小村庄何以声名远播?故事起源一个外国人的到访。

image.png

相遇

上个世纪70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正式拉开序幕。中国和美国发表《中美建交公报》,新中国第一批公派留学生赴美学习。

彼时的美国人萨洋正在伯克利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对中国这个神秘的东方国度充满好奇。与此同时,北京姑娘唐亮坐上了去美国留学的航班。

当萨洋学习中文时,两人相遇了,萨洋对唐亮一见钟情,二人于1982年在美国注册结婚。

image.png

“1986年年初我正式到中国工作。那年春天我第一次到慕田峪长城玩,特别喜欢。”

“26年前,我碰上了一个慕田峪村的村民,他是卖纪念品的,我说对不起,我今天不准备买东西,但是我很羡慕你住在这么一个特别漂亮的地方。我有一个梦想,能住在长城的脚下,因为我是外国人,不大可能实现这样的梦想。这个农民说,我帮你们找一个房子。”

当时的那间老房子又脏又破,但萨洋很喜欢在家里就能看到长城的感觉,加上萨洋自学了建筑设计,他决定改造这间老房子,作为他和唐亮周末休憩的住处。


决定

“突然有一天他说,我做了一个决定,我要辞职了。我当时非常震惊。”唐亮至今回想起来,还感叹那真是一个大胆的决定。萨洋当时在北京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就职,待遇很好,但他更喜欢在慕田峪村的生活。

就这样,他带着一家人,成为了慕田峪村的村民。

“为什么16年前我退休了,真正的常住在这边?是因为慕田峪村的党支部书记,他叫李连廷。有一天,李书记对我说,你真的应该注意到你周围有困难了,我们慕田峪村有500年的历史,我们不知道怎么才能持续到下一代。”当时的慕田峪村经济困难,很多青年都没有工作,因为在长城脚下,一些村民靠摆摊卖纪念品为生,但并不能吸引游客。“他说,萨洋,你能否吸引游客更长时间停留下来,这样可以帮助村民更好的过日子。”

image.png

当时慕田峪村有一个废弃的小学,于是萨洋和唐亮决定改造它,投资一个餐厅。这个餐厅的名字叫“小园”。


改变

萨洋的改造理念,是在保留中国传统农居风格的基础上,加入现代化的设计,注入中西文化元素。他的设计受到很多人的欢迎。

image.png

image.png

一方面,2006年小园餐厅开业后,他又相继改造并创办了几家餐厅、瓦厂酒店等一系列乡村旅游设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驻足。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找到他,希望能住上这样的房子。中西合璧风格的民宿在长城脚下流行起来,一些村民出租了自己的闲置房屋,因为有需求,这些房屋的租赁价格从原先的几千块钱逐渐上涨至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

萨洋和唐亮也倾向于雇佣当地的村民,从前没有工作的女性可以在这里找到一份长期或兼职的工作谋生,有的已经从最开始的洗碗工做到如今的酒店管理层。

萨洋对于长城脚下的村子来说,宛如一场春雨,润物细无声。然而,我们能看到如今的“长城国际文化村”,仅凭萨洋夫妇的力量是显然不够的。从慕田峪村李连廷书记、北沟村王全书记等地方干部花大气力对村容村貌、基础设施的全面改造,到近些年来整个北京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发展乡村振兴而出台的各项举措,无一不在为“向往的生活”而努力。


诗意

站在萨洋夫妇的小院里,远眺,可以望见蜿蜒于山峦峰谷之间的长城;转身,可以抓一抹夕阳于裙摆之上。沏一壶茶,听风数雨,忘了时间。他们站在余晖里,把日子过成了诗。

image.png

回望萨洋一路走来,有很多的偶然和随性,但又烙着时代的印记。对于中国的发展,美国人萨洋有自己的看法。

“我是一个美国人,我热爱我自己的祖国。但是现在国际上有人说中国共产党很坏,我就不能认同这种说法。我感觉共产党还是救中国了。不能说共产党做的所有事是完美的,这个在人间是不可能的。但总的方向是正确的。”“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可能最好的就是现在。”

唐亮说:“我和萨洋是一个中外的结合,我们16年来热爱乡村,做了这么多的事情,投入了很多的情感和情怀,做了很多的努力和坚持,我觉得我们也是对社会做了这么一点点小的事情,我没有遗憾。”

慕田峪村曾被誉为“中国最浪漫的乡村”,这个“浪漫”或许不仅是风景,也是人的故事。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中美两国人民的交往和情谊可以如此美好,萨洋和唐亮的诗意生活照见了两国文化的交融与理解,在大时代的变迁中,注解着中美关系温暖的侧影。

(记者:张宁锐 江虹霖 张正朋)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推荐阅读:

患难之交——到非洲去 为兄弟而“战”(上)| 世界同心圆01

患难之交——到非洲去 为“兄弟”而战(下)| 世界同心圆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