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2日,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围绕“如何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保持经济发展良好势头”主题建言献策。这是全国政协首次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
据了解,双周协商座谈会是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在继承人民政协优良传统基础上的重要创新举措,双周协商座谈会以专题为内容、以界别为纽带、以专委会为依托、以多向交流为办法, 聚焦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以及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对具体问题进行深入协商。双周协商座谈会已成为沟通思想、增进共识、协调关系、凝心聚力的重要协商平台。
2013年10月22日,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在京召开。
双周座谈会的由来
1950年3月14日,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工作会议,章伯钧等人提议,为了加强各民主党派间的联系,应经常举行各党派间的座谈会,以沟通思想,对政策时事、统一战线工作交换意见。这个提议得到与会者的积极响应,并形成决定,将座谈会定名为双周座谈会。
1955年4月15日,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决定,双周座谈会改为不定期举行。在座谈会上,一般由党和政府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先介绍政策、形势的背景、总体发展概况等,再由参会人员提问并讨论。1957年以后,“双周座谈会”改称“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座谈会”。
双周协商座谈会再出发
2013年10月22日,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是双周座谈会的继承和发展。从双周座谈会到双周协商座谈会,名称增加了“协商”两个字,一是区别于历史上的双周座谈会,二是增加了协商民主的意味。
据悉,双周协商座谈会每年举办20次左右,每次邀请20位左右委员、专家以及有关党政部门负责同志参加,注重邀请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双周协商座谈会已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人民政协协商议政的亮点和品牌。
(中国网记者 张正朋 实习记者 张婵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