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福金融中心与天津港货运码头
生态滨海
滨海 — 中关村科技园
于家堡高铁站
城区一隅
天津港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滨海新区时指出,滨海新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位置重要。为进一步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天津滨海新区正加快建设繁荣宜居智慧的现代化海滨城市。2019年2月28日,天津市政府印发《关于向滨海新区下放市级权力事项的通知》,决定向新区下放625项市级权力事项。滨海新区不仅是天津的新区,更是京津冀的新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引擎。
京津冀协同发展五年来,天津积极“强身聚核”,推动对接合作向深度拓展,唱响“双城记”,全面扩大对内、对外双向开放,整治“散乱污”企业2.2万家,先进制造业比重达63.5%。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五年来,滨海新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下降44.1%,累计吸引北京企业协议投资3920亿元,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不断向新区聚集,滨海 — 中关村科技园等载体建设不断取得成效,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联防联治等工作也不断取得进展。
建设繁荣宜居智慧的现代化海滨城市,是滨海新区进一步融入京津冀城市群的战略之举。京津冀城市群作为我国三大城市群之一,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城市群和国家核心增长极。滨海新区是京津冀城市群的“海上门户”,随着其开发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区域带动作用日益凸显。建设繁荣宜居智慧的现代化海滨城市,滨海新区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重的历史责任。
建设繁荣宜居智慧的现代化海滨城市,是滨海新区发挥现有比较优势的长远之计。滨海新区在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的大格局中基础牢固、条件优良。其海洋资源禀赋独特,拥有天津市全部的海岸线;产业基础雄厚,建成8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聚集近18000家内外资企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9000亿元。新定位下的滨海新区将充分挖掘发展潜能、释放发展活力,开发利用好现有资源,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优化发展空间,实现城市开发建设的有机更新。
建设繁荣宜居智慧的现代化海滨城市,是滨海新区破解发展瓶颈的根本之策。多年来,新区与天津中心城区相向发展,规划建设始终依托中心城区,而新区以工业和开发区为主,社会事业和基础配套相对滞后于中心城区。滨海新区将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发展社会事业,进一步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加大基础配套投入力度,提高新区的环境优美度、生活便利度和公共安全度,让更多优秀人才向新区聚集。
建设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支点
建设繁荣宜居智慧的现代化海滨城市,不仅标志着滨海新区的发展理念从建设工业园区、开发区向建设与中心城区相辅相成的独立城市转变,更标志着经济量级、城市能级、民生改善、社会治理、生态文明等将产生显著变化,成为中心城区的“姊妹城”,成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一个重要支点和引擎。
■ 产业基础更加雄厚
现代化产业体系逐步形成,主导产业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国际化,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产业链日趋完备,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现代服务业结构更加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形成高效专业的生产性服务体系和优质全覆盖的生活性服务体系,打造成为世界级产业创新中心和先进制造研发基地。
■ 空间结构更加完备
城市发展空间不断优化,从各开发区多元发展向海边转移、向沿海发展,实现城市布局和经济地理加快重构。核心区成为现代化海滨城市的标志区,聚集最具价值的城市服务功能,串联最具活力的开放空间与海河滨水景观,构建独具魅力的、尺度宜人的街道空间。南北两翼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民生殷实、生态优美,形成“一核”带动、“两翼”齐飞的生动局面。
■ 发展环境更加优良
构建精简高效、职责明确、便捷完备、鼓励创新的政务服务环境。构建管理方式、制度规则与国际接轨,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的市场环境。构建人文相亲、讲善修睦、读书崇礼、充满活力的和谐文明环境。构建碧水蓝天、绿树繁茂、亲海靠海、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使新区成为创新创业的首选地和生活休闲的向往地。
■ 城市功能更加完善
社会公共服务供给更加优质均衡,义务教育、就业服务、基本养老、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常住人口,形成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的“15分钟优栖生活圈”。北大港湿地自然景观和大沽口炮台等文化遗址得到有效保护,文化艺术供给更加丰富。“海陆空”立体化交通格局加快构建,轨道交通贯通南北、全域通达,津雄、京滨、环渤海及京沪城际等铁路通道畅通,滨海国际机场与北京新机场互联互通,形成辐射“三北”货运铁路及高速公路网络化格局。智慧形态丰富,智能化公共服务实现全覆盖,建成幸福安康首善的现代化海滨城市。
■ 城市人口有序增加
实现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积互认,消除城乡区域间户籍壁垒,统筹本地人口和外来人口市民化,促进人口有序流动、合理分布和社会融合。城市的美誉度和影响力显著增强,在目前常住人口300万人的基础上,再导入200万至300万人,再造一个新区,建成特大城市。
上午在新区政务服务中心窗口交件,当天下午就拿到了立项,接下来就可直接办理相关审批事项……前不久,津歧公路拓宽改造工程项目在滨海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完成立项审批。这是市委、市政府向滨海新区下放625项市级权力事项后,首个在新区办理的审批项目。
“这次市级权力事项的下放,从进一步方便企业办事、服务百姓需求、强化社会治理出发,推动了政务一网通平台与各部门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业务协同,打破地域壁垒,打通数据屏障,真正实现了‘一窗受理,全城通办’,把‘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理念落实到行动上。”滨海新区发改委副主任吴秀山说,要推行“马上办、就近办、网上办、一次办”,全面落实“多证合一、证照分离、照后减证”,推进无障碍、无纸化、无人化和无差别审批,使“最多跑一次”成为常态,争取实现“一次都不跑”,切实让企业感到满意、让百姓得到便利。
吴秀山介绍,此次我市向滨海新区下放的市级权力事项,汇聚了各部门的智慧,但并不是“最终版”。新区在承接过程中将认真总结经验,及时发现问题,做好与市级各部门的沟通衔接,不断改进工作、创新机制、优化服务。同时,也会密切关注国家相关政策调整动态,根据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高质量发展有利的、能够承接的,后续将创造条件积极承接。
对于如何接得住、用得好天津市政府向滨海新区下放625项市级权力事项,让营商环境更有“温度”?滨海新区各个功能区各有高招。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
升级泰达政务服务品牌
“此次‘简政放权’,会将市级下放滨海新区涉及经济管理的权力事项毫无保留地下放到开发区,实现最大化的放权赋能,为开发区在产业融合发展、扩大招商引资、提升行政效能、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撑。”天津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于梅表示。
针对“新下放事项这么多,企业办事会不会出现来回跑的问题”,天津开发区行政审批局副局长赵宏高表示,“按照‘只进一扇门’的改革要求,新下放的审批类事项将全部进驻中心。随着场景式业务链的不断完善,企业居民办成‘一件事’只需在一个窗口提交一次材料,无需在多个部门之间来回奔波,真正实现马上办、一次办。”
今年,开发区将实施“企业服务提升行动”,建立企业服务新矩阵。加大对区域内存量企业、民营经济、创新创业企业的服务力度。针对不同规模、不同阶段、不同行业的企业构建服务矩阵,“横向”上要拿出反映企业共性需求的标准化服务体系,“纵向”上要针对各类企业构建特色化服务体系,“横竖交接点”上要为企业量身定制个性化服务。开发区将持续推进“一制三化”改革2.0,优化营商环境。以开发区法定机构改革为契机,积极推进事项承接、整合、优化等各项工作。推进信用承诺制度落实,与全市诚信档案实现无缝对接。及时了解掌握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工作进度,实现市、区两级信息化系统同源显示。落实天津市关于“场景式”审批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开发区服务质量,推动政务服务标准化全面落实。
天津港保税区
创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和服务环境
天津港保税区行政审批局副局长李长洪介绍,市级下放滨海新区的625项权力事项中,有371项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对于这371项事项,天津港保税区全部予以承接;另外254项非经济类事项,保税区计划承接134项。总体计划承接事项为505项,承接比例达到81%。
下一步,保税区将做好信息的主动公开,明确下放事项的具体内容、办理依据、行使主体、运行流程等。对于新承接的行政许可、确认等事项,制定办事指南并及时对外公开;对于行政执法、监管类事项,制定有针对性的监管方案和细则,确保下放的市级权力事项尽快落实到位、工作连续、衔接顺畅。同时,保税区将把此次改革和深化保税区“一制三化”改革紧密结合,和功能区管理体制改革紧密结合,集改革之合力,促进政府服务运行体系流程再造,压实监管责任,确保权力科学高效规范运行,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和服务环境。
天津滨海高新区
深入探索新的运行机制
在这次“市级权力下放事项”中,高新区承接了开发开放、创新发展、营商环境、生态治理、民生改善、安全生产等六大领域事项。今后,将发挥功能区“野战军”作用,深入探索新的运行机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举例而言,此次新下放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事项和‘众创空间备案’事项,对于科技型企业和孵化器企业具有重要意义,避免了企业申请认定时多点跑手续、交材料,极大促进了区内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持续提升民众办事的便利化程度,实现了‘只进一扇门’的改革要求。”高新区行政审批局局长赵政波介绍,还有新下放的“企业和外商投资项目核准”事项,提高了企业投资效率,加快了项目审批,使新招商项目享受到更便捷的服务;“进口设备免税”事项,使区内制造业企业更好更便捷地享受到免税政策,促进了企业新增投资;“不动产登记”事项加快了企业产权交易时间,使企业转股融资更为便捷。这些都充分发挥了高新区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领航区域的作用,为高新区打造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营商环境提供了坚强保障和助力。
东疆保税港区
用足用好用活下放权力事项
“事项下放后,将进一步提升东疆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成为推动东疆新一轮开发开放的强大引擎。”东疆保税港区管委会行政审批局副局长季涛坦言。
“用得好”,就是把放权转化为发展的新动能,将政策吃透用活,提升审批效能,打造优质营商环境“筑巢引凤”,吸引更多大项目好项目入区。东疆保税港区将积极探索审批和服务的创新举措,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提升经济活力。同时,继续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发挥审管联动作用,避免监管盲区。积极探索具有东疆保税港区特色的大数据+分级分类科学监管体系,让监管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具备人工智能的慧眼,通过审慎监管、随机监管、精准监管,不断提升监管效能。
中新天津生态城
激发创新发展活力
“生态城始终秉持‘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发展理念,经过10年的发展,累计引进文化、互联网、高科技企业7700余家,注册资金超过2400亿元。”生态城行政审批局局长吴小丽告诉记者,此次事项下放为生态城赋予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活力,为区域在产业融合发展、扩大招商引资、提升行政效能、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提供了全新的支撑。
文化产业是中新天津生态城主导产业之一,在“互联网+文化”的产业发展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招商引资项目需要申请办理“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许可”。随着该事项由市级部门以委托形式下放到生态城,生态城将可申请由市级部门提供套章的空白证或以见章盖章的形式为申请企业提供相关审批服务,让企业真正享受到“生态城事生态城办”的便利营商环境。
为了让企业切实享受到改革红利,生态城正在通过多种方式打造更有“温度”的营商环境。借助此次市级权力事项下放,生态城将创新打造政务导航服务新体验。积极推行政务服务供给侧改革,推出政务导航服务模式,即通过政府向第三方购买服务的方式,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全程、全项、全能”的“管家式”审批咨询、帮办服务,在达到首问负责、标准统一、快捷有效的高质量政务服务标准的同时,实现了降低企业和投资者办事成本、提升行政服务效能的目标。
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生态城已开通运营生态城北京服务中心,中心一方面为有意向在生态城落户的企业提供各类政策咨询和服务;另一方面,也为已在生态城注册的企业提供工商事务、财政兑现、政策申报、人才落户等服务,大大节省了企业到津办事成本和办事时间。
来源: 天津日报